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长度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2、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出示情景图:
师:师:今天我们一起去数学王国旅游好吗?(出示小精灵和数学王国,图,小精灵说:欢迎聪明同学来数学王国游玩!)
2、选钥匙开门(先出示第一道门,再出示第二道门,然后出示第三道门)
第一道门:小精灵:这扇门有二把锁,(二把锁分别标上:400厘米,5分米)下面这里有很多把钥匙(4分米、4毫米、5毫米、4米、50毫米),你会选钥匙开锁了吗?能说说为什么?
第二道门:小精灵:这扇门同样有两把锁(两把锁分别标上:3千米、5000米),下面这里有4把钥匙(3000米、300米、5千米、50千米)
你会选吗?你知道为什么吗?
小结把千米和米之间换算的方法。
第三道门:锁上标有5千米-20xx米、1000米+4千米
6 ……此处隐藏18469个字……
这个图形是由4个方格拼成的,你认为它的周长又是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有不同的答案吗?
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周长都是8厘米,但是你看看它们形状一样吗?
那你想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由3个方格拼成的图形并不是3个方格周长的总和。我利用这个“认识易错点”显现学生的真实思维过程,引发学生产生强烈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在争辩中深入思考,从而强化学生对“周长”的正确认识,有效地避免了错误。)
五、实践应用周长,积累测量经验
今天,我们和周长交上了朋友,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周长呢?那就让我们来执行几项任务吧。
1、先请4人小组的组长来抽取任务
2、在做任务时可能需要一些工具(软尺,米尺等)可以由组长到工具角借,请工具管理员介绍工具的用法3、小组合作,教师指导
1号任务:测量一元硬币的周长
2号任务:测量课桌面的周长。
3号任务:小组内选一位同学,测量它的腰围
4号任务:沿中间曲线剪开,想办法弄清楚剪开后两个图形的周长
①周长>②周长()
①周长
①周长=②周长()(提示:可以直接比,也可以把图形剪开来比。)
4、汇报交流
5、教师评价,评选出“智慧小组”、“团结小组”、“文明小组”
(设计意图:采用分小组来抽取任务的形式能较好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也使得小组间产生竞争意识,能更有效地完成任务。学生在自主测量物体和图形周长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测量、计算和交流,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生活实际中去认识和理解,让孩子们在操作中经历,在经历中应用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