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教案1教学目标(第一课时):
1、自学课文生字词,体会“蹦跳”、“沉默”、“絮语”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能用“从容”、“奇异”等词语造句。
2、继续学习确定课文重点的方法,并会选用恰当的方法给本文确定重点。
教学过程:
一、审题导入新课。
1、审题,激发学生兴趣。
“我”躺在什么地方的波浪上,为什么能躺在波浪上?
带着问题听课文录音。
2、检查、交流预习情况。
二、初读课文确定课文重点。
1、各组分头齐读课文,讨论课文的重点所在。
2、交流。
复习前一篇课文中学过的找课文重点的方法,板书。
3、确定本课重点,并说说为什么。
三、再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所见所闻。
学习课文1-4节。
教学目标(第二课时):
1、学习课文5~12节,知道死海创造奇迹的原因,并体会作者觉得在死海里游泳是件快乐的事。
2、了解一些有关死 ……此处隐藏9990个字……用没有??没有??也没有??造句
5.死海并不是死气沉沉,作者很快发现它有种独特的美。找找描写死海美景的句子 (找句子,两句) 交流朗读句子,读出美感
6. 这一层主要写了“死海”得名的原因。因此,死海创造了: 投影填空 死海创造了 的奇迹。
(2)为什么说这是“奇迹”?“奇”在哪里?
(3)所以死海还有另外一个特点——浮力大 (引导,完成表格)
7.有感情读第二层
六 学习第二段第三层(8—12)
听了主人的介绍,大家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都想下水试一试。我第一个跳下水去。奇迹果然出现了,这多么令人惊叹啊,课文9-12节对作者的体验做了描述。
1. 下水后,奇迹果然出现了,这奇迹是?
出示:我只要保持着身体的平衡,就像躺在床上那样舒服自在。
2.再读9-12节,看看哪句话具体写出了这种舒服自在的感觉?
出示:细浪在我的耳畔絮语,微风拂面而过,明晃晃的阳光从蓝得透明的晴空洒下来??我几乎想在这温润的、摇晃的“床”上睡一觉了!
a理解絮语的意思 b拟人手法 c双引号
(1) 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3.齐读11小节
4. 在死海里游泳,很不容易,为什么我喝了一口苦涩的咸水,眼睛也涩得生疼,还会觉得“能在死海里游泳的确是一件难得的快事?”?
5.根据关键词,简洁概括作者在死海上读书的感受
温润 一股阻力 托浮起来 苦涩的咸味 眼睛涩得生疼 (交流)
七 自我实践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准备一份水、盐、鸡蛋,感受一下盐水的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