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瓷》观后感

时间:2023-01-13 10:58:09
《青瓷》观后感

《青瓷》观后感

当品味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观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青瓷》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青瓷》观后感1

《青瓷》是一部久违了的商场+官场剧。电视剧源自一本同名小说,作者浮石是前拍卖行老板,后锒铛入狱,这本现实题材小说是他在看守所中写就,出版当年加印了11次。虽然我们可以猜出结尾一定是贪官奸商受到了惩治,但作为阔别多年的剧种,还是值得一书。

这样一部充满着十年前电视剧元素的作品为什么取了这么一个科教片似的名字(这一刻赵忠祥老师“青花瓷工艺在明代达到顶峰”的配音萦绕耳边有没有),浮石给出了这样的答案,他把社会比喻成烧制瓷器的“窑”:在那个看不见的地方,瓷胎有可能会发生一种非人力能控制的、也不能被重复的情况,这种“窑变”使器物因独特而瑰丽,也因瑰丽而成为另类。所以说,贵重的青瓷有时来源于一个错误,而青瓷也易碎——如此繁复的对官场的隐喻,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已经许久未见了,而迟迟不见好的商战作品,是否也因为官与商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的纠结关系和横行的潜规则,导致了有太多不能说的秘密呢?

主线剧情是数家业内公司争取一个项目,但重点却非商人之间的勾心斗角,而是落在了官商之间的“关系”上。同张国立扮演的颜若水——一名专门处理国有资产的公司老总——搞好关系,成为主角王志文饰演的商人张仲平最重要的工作 ……此处隐藏842个字……人印象最深的是主角张仲平,他在处理家庭、生意上的事、处理与朋友的关系方面都能做到面面俱到,处处体现了他过人的情商,虽然他撒谎,但给人的感觉是做为一个人的真实。从张仲平身上,我们看到了面对不同的人,要说不同的话,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话法,产生的效果会截然不同。能做到这一点,源于张仲平对人性的深刻理解。人都是复杂的动物,都有自己的需求,这个需求就是把事情做的更高级,同样的需求,让人满足后又觉得很自然,很舒服,这就是高水平。我们平时与人相处,能不能做到迅速的洞悉对方的心理,反映到自己身上,自己如何做才能让事情更圆满。这一点,应该是人与人差距的根本。

二、做事的灵活性。

张仲平为了拿到项目通过购买青瓷向颜若水行贿,两人在下棋的时候谈合作,心知肚明但不说破,把见不得光的事情做的毫无破绽,这就是水平。徐艺在这一方面就做的差很多,有一次他直接拿着现金找颜若水,在徐、颜两人尚不熟悉的情况下这样办事,不但事情办不成,反而会搞砸,因为人是需要遮羞布的,无论是做了什么不光彩的事,也要有一个正当的理由,或者做的就如张仲平一样,不说破。办事能力有高低,这也是建立在对人性深刻的把握之上的。

三、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时常有觉得人的一生应当轰轰烈烈,但相信更多人的一生会是平平淡淡,就像电视剧的前半部分,学生们都不喜欢唐文的课一样,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失意,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有一个自己爱的丈夫,这不就足够了吗,平平淡淡的过完一生,不正是大多数人的写照吗?飞的多高,总要归于平淡,相信当下就是最好的安排,把每天的时间都珍惜住,把眼前的事情都处理好,不要去在乎那些让人失意的事情,那只是占全部生活的很小一部分,没什么大不了,把心放在大一点,世界也就变得明亮起来了。

《《青瓷》观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